狼人综合网/波多野结衣销魂荡魄/伊人影院在线播放/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

設為首頁
收藏本站
聯系我們
首 頁 誕生與發展 會徽來歷 理事會芳名 創會委會芳名 會長介紹 受助芳名 編者的話 促進會章程
新興縣概況 惠能傳略 財務報告 五萬元及以上名單 故事記錄 最新動態 編后的話 歷年單張與獎牌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頁 > 最新動態
真正的“凈土”不在西方,而是“心凈”
雙擊自動滾屏 發布者:86766 發布時間: 閱讀:4926

 真正的“凈土”不在西方,而是“心凈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年12月17日  南方日報

       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,人們如何啟迪自我、凈化靈魂、造福社會?凝結了1300年前廣東高僧慧能智慧的《六祖壇經》,或許能指出一條通達的門徑。

  以“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”這段公案而為人所知的禪宗六祖慧能,憑著“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”一偈,獲得五祖弘忍衣缽,開創南宗頓教法門,從此弘化于嶺南。他擺脫了經院式的繁瑣佛理束縛,宣揚“佛在我心,自性自悟,見性成佛”,提倡“頓悟”法門人人可修,對中國佛教的發展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,深度參與了對中國文化及中國人傳統世界觀、人生觀的塑造。

  近日,在廣東省文明辦與南方日報社聯合主辦的“中國經典·對話中國精神”系列講座第七期講座上,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馮煥珍主講《六祖壇經》的智慧,并與20多名中山大學、華南師范大學的學子對話交流。南方網全程錄播。

  漢傳佛教為何獨尊《壇經》

  它實現了佛教的中國化、生活化、當下化

  《六祖壇經》這部佛門經典在中國文化里非常有獨特性,雖然它的根在印度,但是它的演說者卻是中國人,而且還是嶺南新州(今廣東新興)人,跟廣東這方水土特別有緣分。佛教經典浩如煙海,至少有5000多卷,為什么《壇經》在中國的漢傳佛教地區可以一經獨尊?這有三個很重要的原因:

  第一,《壇經》中國化了。《壇經》以前的佛教經典嚴格說來屬于印度佛教的經典,而《壇經》則是非常中國化的經典。所謂中國化,指《壇經》表達思想的方式而言,《壇經》的語言文字,即使在今天,只要念過初中的人都沒有太多文字障礙,但如果要念《壇經》以外從印度翻譯過來的經典,即便念過大學的人也不一定懂。《壇經》完全采取了中國人的思想表達方式,簡潔明了、淺白易懂。

  第二,《壇經》生活化了。佛教作為一種宗教,目的是安頓人的心靈,但是安頓人的心靈有不同的方式。印度佛教的修行需要配合很復雜周詳的宗教儀式,而《壇經》大大減少了這方面的內容。印度佛教在安頓人的精神生命時,強調有一個由此及彼的過程,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修行,才能由煩惱的此岸達到智慧的彼岸,但《壇經》不再區分此岸與彼岸,強調只有一個世界,區別只在迷悟之間,迷則限入煩惱此岸,悟則超登智慧彼岸。同時,其他佛教流派特別強調由淺入深的戒律修持,而禪宗則以智慧統攝戒律,強調在任何一個角色中,只要持守好本位應守的規范,都可以修行成就,所謂“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”。這也是其生活化的另一個方面。

  第三,《壇經》當下化了。印傳佛教經典和流派都要提供適應某一類人的修行法門,而《壇經》則沒有提倡任何形式化或模式化的修法,認為只要抓住“無念”這個修心的宗旨,就可以在任何場合、任何時間以空相應行安頓自己的精神生命,真正做到了“活在當下”。

  什么是《壇經》的根本要義

 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

  學習佛教的智慧,最根本的就是了解“一切眾生皆有佛性”的思想,這是佛教的核心思想。如果從人性論的角度來看這個理論,則可以說佛教的人性論既不是性善論,也不是性惡論,更不是善惡相混或無善無惡論,而是佛性論,而佛性的根本性質是空性。這里的空性并不是說人性中什么都沒有,而是說人性什么都有,具足智慧、自在與慈悲,但又什么都不執著。這是它衍生出種種系統、種種法門的根本前提。

  《壇經》也以這種人性論為基礎,可以說這種思想貫穿于《壇經》始終。《壇經》里說,六祖慧能從廣東不遠千里跋涉去拜五祖為師,五祖連續問了他三個問題,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人性問題:“你們嶺南人是野蠻人,怎么能夠成佛?”六祖的回答驚天動地,他說人有南北,但是佛性沒有南北。

  五祖為什么很看重六祖?就是因為六祖的這個回答完全答到了佛教的核心上,他堅信人心所具有的根本性質是佛性,不是善性或惡性,因為善惡之性可以變化,佛性卻是不會變的。

  佛性所以不變,是因為它不是某種可變的東西。當六祖得到禪宗的衣缽,來到嶺南隱修一段時間后,他見機緣成熟,就到光孝寺參加宣講《大般涅槃經》的法會。當時,講經的方丈印宗法師借《涅槃經》中“一切眾生皆有佛性”的思想問六祖什么是佛性,六祖回答說:“眾生有善根三種,第一種是有常的善根,第二種是無常的善根,還有第三種是非常、非無常的善根,這就是佛性。”

  六祖所謂的“非常、非無常”,指我們本具的佛性不在“常”與“無常”的對待中,為人的分別心所不可企及。換句話講,人之所以有痛苦,就是因為沒有見到他本有的佛性,而是生活在分別心中,用這種心去分別、執著種種他或愛或恨的對象;如果見到了自己本具的佛性,就看破了分別心,放下了種種執著,從煩惱叢林中解脫了出來。

  這樣,《壇經》就將修行的重點放到了如何頓悟佛性,而不是像其他許多佛教宗派那樣,先借助種種法門做由此及彼、由深到淺、由凡轉圣的功夫,而且還要一路做功夫一路放棄從前對治低層次煩惱所用的法門,最后才破掉分別心而覺悟佛性。如《壇經》說:“若起正真般若觀照,一剎那間,妄念俱滅,若識自性,一悟即至佛地。”

  《壇經》說的“凈土”在哪

  心不凈,到哪里都是一片穢土

  如何看待人類身處的世界?佛教經典認為,佛與佛居住的世界都是一塵不染的凈土,眾生居住的娑婆世界則具有種種污濁的穢土。于是佛教中有凈土宗提倡“西方凈土”一說,強調通過念佛離開這片穢土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。本來,這個宗派的經典和高僧認為西方極樂世界是修行者內心顯現的境界,并不違背佛教思想的本意,但不少人將它視為心外存在的世界,所以受到了六祖批判。

  《壇經》記載,六祖有次說法時,聽眾中有一位韶州刺史向他請教西方凈土問題,慧能大師回答說,真正的凈土決定于我們心的清凈,只有我們的心清凈了,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是凈土,如果我們的心不凈,到哪里都是一片穢土;還說,有些修凈土法門的人討厭這個世界,想要到西方去,以為到了西方去就清凈了,這是不明白“心凈則國土凈”的道理,是很愚蠢的。

  現在有些人總認為歐洲、美國等發達地區比中國更好。對于這些抱有“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”想法的人,建議學一下《壇經》,相信他們明白了《壇經》中的“心凈則國土凈”的道理,就不會那么“崇洋媚外”了。即使不是這種人,平常如果減少些妄想,增加些智慧,也可以減少不少煩惱,活得更加自在。如果完全將自己的心轉化清凈了,心中總是一片凈土,就能達到六祖所謂“隨所住處恒安樂”的境界了。

  學習《壇經》該如何修行

  破除執念,吃飯睡覺皆可修行

  現代人應該怎么學習《壇經》的智慧?《壇經》開出的法門不需要借助外在條件,平時隨時隨地都可以修行,甚至是上戰場也可以修行。六祖曾經說,如果是真的修道人,掄刀上陣亦得。

  原因在于,在禪宗看來,我們本有的佛性就像是太陽,而煩惱則像烏云,盡管烏云有輕有重,但它只能遮蔽太陽,不會污染太陽;同時,太陽不會變,烏云則會消失,只要烏云散去,太陽光就出來了。同理,我們只要清凈了心中遮蔽佛性的煩惱烏云,佛性本具的智慧光明就顯現出來了。

  如何去除煩惱烏云呢?《壇經》提倡的修行方法是“無念”。所謂“無念”不是說什么念都沒有,而是指沒有貪、嗔、癡這些會帶來煩惱的念頭。在禪宗看來,凡夫都是執著的,不是執著于他喜歡的對象,就是執著于他討厭的對象,總之這顆心沒有一刻不在妄念中執著。所謂“無念”,就是斷除妄念。具體說來,就是無論任何有緣的人或事物向“我”發送信息,都要采取“知而不受”的態度。所謂知,即知道這個信息的來龍去脈;所謂不受,即不領受這個信息帶來的苦或樂等感受。如此修行,我們就能擺脫種種喜怒哀樂情緒的牽制,到了一定的時機,更能像珠江水一樣來去自如,不停滯在一個地方。

  平時怎么修行呢?吃飯睡覺、走親訪友都可以修。比如吃飯,每一個人都要吃飯,這是很正常的需要,但是很多人想吃好的、想吃貴的、想吃稀有的,這就有煩惱了。如果去別人家里做客,主人擺一桌飯菜上來,你從前偏愛的菜在你對面,而桌子又沒有轉盤,你怎么辦呢?如果這時你起了一定要貪得那個菜的心,這就是起妄念了,要立即用“無念”法將這個妄念看破。對待人也是一樣,比如我從前很討厭某個人,但當我學了“無念”法,再一次見到他的時候,能把這討厭的妄念看空,不讓這個念頭升起,這也是修“無念”行。

  通過這種破除妄念的修行,我們的心就走向了“無住生心”的世界。“無住”就是不執著,也可以說是獲得了智慧,“生心”則是生起慈悲心。

  《壇經》里講的慈悲是“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”。慈是給眾生快樂,“無緣大慈”指我給你快樂,不是因為你對我做了什么,比如不是因為我跟你有商業交易,或是有朋友、親人關系,而是不附加任何條件,這才叫“無緣大慈”。悲是拔眾生痛苦,“同體大悲”指我與眾生共有一個身體,看到任何眾生受苦都跟自己在受苦一樣,因此要迫不及待地拔除他的痛苦。達到“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”,就算是“成佛”了。

  當然,禪宗所說的“佛”并不是從人變成了神,無非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完全體現了出來。成佛的根本標志,禪宗解釋為“不異舊時人,只異舊時行履處”,即人還是以前那個人,但是其境界已經大不相同,一方面達到了不執著的境界,另一方面能隨緣教化眾生,這就叫做“能善分別諸法相,于第一義而不動”。

  由此可知,六祖眼中的佛教絕不是一種神神怪怪的宗教,而是一種凈化人類精神的智慧之學。

  ■對話互動

  問:如今有種說

  健康宗教,要不傷人不傷己平等對待生命

  法,在現代文明當中,人類的慧根越來越低了,您怎么看這個問題?

  答:這種說法由來已久。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,就一定要尋找一種改變的方法。現代世界是多元的,宗教也不只佛教一種,就看我們跟哪一個宗教信仰有緣分,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與自己有緣的宗教信仰。但有一個前提,就是這個宗教一定是健康的宗教。

  如何判定一個宗教是健康的宗教呢?最起碼的標準是不傷害別人,也不傷害自己。有的宗教不傷害別人,但卻傷害自己,這也是不對的。更好的宗教信仰,不光是對人類平等,還要對一切生命平等。如今人類已深受人類中心主義之害,比如生物鏈的斷裂失衡、臭氧層的破壞等,莫不給人類帶來巨大的身心傷害,這都需要吸取教訓。

  問:有人說,自《壇經》開始,佛教真正開始“中國化”,您如何看待佛教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,以及中國化后的佛教對東亞文化的影響?

  答:錢穆先生說,了解中古以后的中國思想不能越過兩大思想家,一是慧能,一是朱熹,因為此后的中國思想文化都奠基于他們兩人。我覺得,相比之下慧能的定位比朱子還高,因為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加深入和廣泛,對世界文化的影響也非朱子可比,甚至有評價機構將他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。

  從中國思想源流來看,慧能開創的禪宗更大范圍地提升了中國人的精神境界。《壇經》具有的中國化、生活化與當下化等特點,使得中國上到王公大臣、下至普羅百姓,深到學富五車、淺到目不識丁的人,都可以借以修煉心性,這大大拓展了《壇經》的受眾。

  其次,禪宗對中國的文學、詩歌與書畫都產生了莫大的影響。古人對藝術作品從低到高有能品、妙品、神品、逸品四個等級的區分,可以說不管是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,只要達到妙品以上的藝術品,十之八九都是參禪悟道的高人創作的作品,比如王維、白居易、蘇東坡、石濤、八大山人、董其昌等人的作品。事實上,自慧能以后,禪宗的深入傳播,使中國藝術創造具有了更加高妙的靈性。

從唐代開始,慧能開創的禪宗先后傳到了韓國、日本、越南,近現代又從日本傳到了美國、歐洲,對整個世界形成了很廣泛的影響。目前,當我們遇到工業文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時,也應該回過頭去多讀讀《壇經》,從慧能的智慧中汲取靈感。

  ■嘉賓簡介

  馮煥珍,貴州遵義人,哲學博士,現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、碩士生導師,擔任廣東禪文化研究會副會長、廣東古琴研究會副會長。研究方向集中于隋唐時代的地論、凈土、華嚴和禪學,同時研究琴學。曾發表論著《回歸本覺——凈影寺慧遠的真識心緣起思想研究》,并與人合譯《中國凈土思想的黎明》、《頓與漸》等書。

  《六祖壇經》這部佛門經典在中國文化里非常有獨特性,雖然它的根在印度,但是它的演說者卻是中國人,而且還是嶺南新州(今廣東新興)人,跟廣東這方水土特別有緣分。

  專題撰文:南方日報記者 駱驍驊 陳楓 實習生 林遠志 李喜翠 呂思清 攝影:梁文祥

  

 
 

打印本頁 || 關閉窗口
 
 
友情連接
云浮山區信息網 云浮政府 城市快線 新興政府 新興旅游網 新興黨建 新興不銹鋼餐廚具 寶麗雅
云浮山區信息網 云浮政府 城市快線 新興政府 新興旅游網 新興黨建 新興不銹鋼餐廚具 寶麗雅
Copyright © 2008 粵ICP備09102756號  公安局網站備案編號:4406063110519
新興縣教育促進會駐香港聯絡處    香港灣仔莊士敦道129 號東興大廈12 字樓C 座
電話:( 852 ) 2572 5381 傳真:( 852 ) 2572 9505
網址:http://www.xhhw1.top    E-mail:888@86-766.cn